徐尧
在“双碳”目标引领全球汽车产业深刻变革的时代浪潮中,新能源汽车已从政策驱动迈向市场驱动的关键阶段。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仅关乎国家能源战略安全,更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交通强国目标的核心引擎。在这一宏大图景下,产品质量作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在这条关乎安全与信任的防线上,上汽正大有限公司质量保证部总监、中国电力工程技术协会电动汽车研究院理事侯黎明,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积淀与前瞻性的技术视野,正以创新力量重塑新能源汽车质量管理的新范式。
作为深耕汽车质量技术管理领域近二十载的资深专家,侯黎明始终恪守“质量立本,技术立新”这一信条。在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担任供应商质量管理高级经理期间,他便以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素养,为上汽乘用车的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根基。2018年,因东南亚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和供应链发展的迫切需求,侯黎明被外借至位于泰国曼谷的上汽正大有限公司,担任质量保证部总监一职。在这个全新的舞台上,他身兼双重角色,既作为质量管理技术负责人,凭借深厚的技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负责技术确认和质量控制,确保汽车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高标准;又承担管理职责,凭借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协调能力,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在他的努力下,上汽正大有限公司在汽车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上汽集团在东南亚市场的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从参与早期汽车混合动力技术研发,到如今执掌大型合资车企质量保证体系,侯黎明亲历并推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嬗变,因此对行业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本质上是体系能力与供应链韧性的竞争。当产业步入规模化、智能化快车道,传统‘事后纠偏’的质量管理模式已力不从心。唯有构建覆盖全链条的智能协同体系,实现质量风险的早识别、快阻断、精溯源,才能真正筑牢安全底线,赢得用户长久信赖。”侯黎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行业痛点与发展方向。这一洞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扩张、用户对安全与可靠性诉求日益强烈的背景下,更显其战略价值。因此侯黎明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投身核心技术攻关。他敏锐地洞察到,物联网(IoT)、大数据分析及智能算法的融合应用,是打通供应链质量信息壁垒、实现智能决策的关键。历经数年的潜心研发与反复验证,“汽车供应链智能协同管理平台V1.0”应运而生,标志着新能源汽车质量管理迈入智能化协同新时代。
该平台绝非简单的信息化工具升级,而是对传统供应链质量管理模式的范式革命。平台彻底重构了传统汽车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模式,创新性地融合大数据分析与智能算法这两项尖端技术,深度嵌入汽车供应链的协同运作流程之中。通过搭建智能化的数据交互中枢与精准的预测分析模型,该平台不仅能够高效整合并实时追踪汽车生产各环节的物料供应、生产进度及物流配送等关键信息,如零部件库存动态、生产计划执行情况及运输路径优化等,还能够实现对潜在供应链风险(如突发断供、物流延误、质量波动等)的快速预警与智能应对。这种全链路、智能化的协同管理能力,使得汽车供应链的运作更加高效透明、稳定可控,为汽车制造企业与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了坚实的运营保障。
“汽车供应链智能协同管理平台V1.0”的推出,不仅大幅提升了汽车供应链的响应速度与协同效率,还推动了汽车产业供应链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行业权威人士对这一创新平台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不仅有效解决了汽车供应链长期存在的信息孤岛、协同低效等痛点问题,更为汽车行业树立了数字化、智能化的供应链管理新典范。随着该平台在汽车制造与供应链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与供应商实现了对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达成了生产效率与供应链韧性的双重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与行业影响力。
“真正的质量创新,是在不可见处构筑安全。”侯黎明在参加行业会议时多次强调,“当每个零件都拥有数字基因,当每次质量决策都有数据支撑,我们交付的不仅是合格产品,更是驾驶舱里的每一份安心。”当新能源汽车产业从“电动化”的上半场驶入“智能化”的下半场,侯黎明以技术创新在产业变革的深水区树立起质量管理的崭新坐标。他的这一智能协同平台,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从“规模领先”迈向“质量引领”的跃升征程,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技术基座。在这条没有终点的质量长征路上,侯黎明正持续拓展智能协同的边界,让安全成为刻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基因里的永恒印记。
发表评论